无量寿经快诵网

无量寿经48愿经文解释

发布时间:2020-05-30 17:14:41作者:无量寿经快诵网

  念诵无量寿经可以让我们远离一切的恶趣和邪念,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的纯净和清明,也可以为我们化解一切的怨念和邪气,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得心应手和顺心如意,而且通过念诵无量寿经还可以帮助我们破除一切的魔障和执念,使我们的修行得到改善和提升。那么无量寿经48愿经文解释是什么呢?

 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经文解释

  1.设我得佛,国有地狱、饿鬼、畜生者,不取正觉。

  这段为「无三恶趣愿」。佛法将众生法界分作十类,或为十个层次,总名为十法界。十法界中,又分凡圣两类:

  六凡法界:是世间的凡夫众生,共有六个层次──天界、人界、阿修罗界、畜生界、饿鬼界、地狱界。六界又称为六道或六趣,上三道为善趣,下三道为恶趣,又名为三涂。

  四圣法界:是出世间的大小乘圣人,共有四个层次──声闻、缘觉(又名独觉)、菩萨、佛。此四层次的初二种,是小乘圣者,二者合称,又名二乘圣者;后二种是大乘圣者,又名一乘圣者。

  无量寿佛成佛之后的安乐世界净土之中的众生,都是已阶不退转位的圣者,所以无三恶道。

  2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寿终之后,复更三恶道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更不恶趣愿」。一旦依佛愿力,往生彼国的众生,都是莲花化生,虽有天人之相,但都能见佛闻法,得无生忍,不再退转,当然不再由于业报而还堕三恶趣中了。

  「人天」二字,在梵文本,称为「那些往生我佛国的诸有情」。

  3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不悉真金色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悉皆金色愿」。一般人的身体颜色,不外乎黄、白、红、黑四种;在释尊时代,除了佛本身(佛三十二相其中第十四相,便是「身金色相」)之外,仅有数人是金色的,例如「金色头陀」摩诃迦叶及《金色童子因缘经》所载的大商主之子,身有金色,名为金色童子。但是无量寿佛的世界,所有众生都从七宝莲花化生,身相都是金色的。

  4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形色不同,有好丑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无好丑愿」。在此娑婆世界的人相,由于各自的福德不同,长相就有好丑,心态时善时恶,面相也跟着时好时丑。但是西方净土中的众生,都有福德智慧、心地唯善无恶,所以形色都是庄严慈悲相。

  5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不悉识宿命,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宿命智通愿」,之所以将神通称为智通的意思,是圣者因悟而得的神通力,必与智慧相应;唯此界凡夫众生,极少有神通能力又有智慧的。凡夫神通有五种:神足、宿命、天眼、天耳、他心,力量范围均极有限;圣者则加一种漏尽通,称为六通;罗汉具有天眼、宿命、漏尽的三明;佛则具足圣者的六通及罗汉的三明,称为三明六通,或三达六通,唯有佛的神通究极无限不可思议。

  一般凡夫的神通,可从修得,也可由报得,尚有的是鬼神附体而表现神通,都不能究竟,故不可靠,例如凡夫外道的宿命通,仅能知前生或未来的数世,能知数百千年者,已经极少,但也不知道其中的因缘,且未来事之因缘因果变化不可思议,知了等于未知;更何况能知「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」,所以凡夫外道预言未来事,多半不可靠。若生西方净土之后,人人都有宿命通的威力,胜过凡夫所有者,不可以道里计。

  那由他是梵文Nayuta的音译,意为兆沟,是印度大数量的单位。

  6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不得天眼,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正觉。

\

  此为「天眼智通愿」。天眼通能照见六道之中远近粗细的各种现象,俗所谓「千里眼」,仅见千里或数千万里,连自己所处银河系的世界状况也不清楚。但是众生到了西方净土,所得天眼能见无量诸佛国土事。

  7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不得天耳,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,不悉受持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天耳智通愿」。天耳通,能闻极远声、极小声。西方净土的众生,能够不动原处而亲闻他方无量诸佛说法,并且同时悉皆受持。俗称的「顺风耳」,仅能听到若干百千里外的声音;即使今日人间的电台、电视、电脑,用电波传递声音、影像,不仅尚未突破太阳系的范围,更何况十方诸佛国土的诸佛说法之声呢!

  8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不得见他心智,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,众生心念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他心智通愿」。他心通能洞悉他人的心念之所思所想,一般凡夫外道的他心通,只能观察当前某一个人的心中在想什么,若当前某人处于定中,或处于无念的状态,便不能知道此人的存在与否,也不能同时明察多人的心念活动。到了西方净土的众生,不仅无远弗届地知道十方佛国所有众生的心念,也能同时明察无量佛国众生的心念活动。

  9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不得神足,于一念顷,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神境智通愿」。神足通又名神境通,它的内容范围很广,凡能钻天入地、腾云驾雾、神出鬼没、点石成金、呼风唤雨、撒豆成兵、变有成无、移山倒海等及所谓「十八神变」,都是神足通。「十八神变」出于《法华经》,包括:右胁出水、左胁出火、右胁出火、左胁出水、身上出水、身下出火、身上出火、身下出水、履水如地、履地如水、空没在地、没地于空、行于空中、住于空中、坐于空中、卧于空中、现大身满虚空、现大复小。在《瑜伽师地论》也说有菩萨的十八种神变,项目与《法华经》所举者略异,包括有放光、动地、制他、辩才等。

  本经所说是指,往生到了西方净土的众生,能于一念之顷的短时间内,越过千百亿那由他诸佛国土。如同阿弥陀佛以神足力,接引此界众生往生彼国之际,虽经十万亿诸佛国土,也仅一念之顷而已。

  10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若起想念,贪计身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无有我想愿」,即是得到六通之中的漏尽通,此愿又名令不起漏染愿,离诸妄想、我及我所等愿,不起想念贪爱身愿,不贪计身愿,无贪着身愿,也就是已经放下对于身体的执着,不起我想,从身见得解脱。若依梵文本,此愿愿文是说:「彼诸有情众,往生我佛国土者,若于彼等自身,起少许执着相者,我于其间,不证无上正等觉。」

  11.我得佛,国中人天,不住定聚,必至灭度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住正定聚愿」。本经卷下有云:「其有众生,生彼国者,皆悉住于正定之聚。所以者何?彼佛国中,无诸邪聚及不定聚。」定聚,亦名正定聚,即是决定悟道的众生群;邪聚是不信三宝的众生群,不定聚是若遇善缘,即发菩提心,若不遇善缘也会造三恶趣业。

  此愿又名必至灭度愿、证大涅槃愿,故在梵文本中说:「若诸有情往生我佛国土而不皆至大圆寂,于正性决定者,不证无上正等觉。」

  12.设我得佛,光明有能限量,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光明无量愿」。《阿弥陀经》有云:「彼佛光明无量,照十方国,无所障碍。」阿弥陀佛意译既是无量寿佛,也是无量光佛,《观无量寿经》中形容阿弥陀佛的莲花作百宝色,有八万四千脉,脉有八万四千光,花有八万四千叶,每叶之间皆有百亿摩尼珠玉,每一珠皆放千光明。莲花台有四宝幢,幢有五百亿微宝珠,每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。本经也说:「无量寿佛,光明显赫,照曜十方诸佛国土。」又说:「无量寿佛,号无量光佛、无边光佛、无碍光佛、无对光佛、炎王光佛、清净光佛、欢喜光佛、智慧光佛、不断光佛、难思光佛、无称光佛、超日月光佛。其有众生遇斯光者,三垢消灭,身意柔软,欢喜踊跃,善心生焉。」

  平常所用「佛光普照」,便可以用来形容阿弥陀佛以清净、欢喜、智慧等光来利益众生,除贪、瞋、无明之三垢,修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的善心。

  13.设我得佛,寿命有能限量,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寿命无量愿」。阿弥陀佛号为无量寿佛,为度无量众生,必具无量长的寿命。这也是代表着阿弥陀佛的悲愿无穷,永远给予众生救济。

  14.设我得佛,国中声闻,有能计量,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缘觉,于百千劫,悉共计挍,知其数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声闻无数愿」。西方净土中有极多的有情众生,以声闻、缘觉二乘圣者的出家身相,住彼国中,也像释迦世尊在法华会上的诸大罗汉声闻弟子,虽授成佛记莂,仍是声闻身相。声闻有四果位,入初果者,尚须天上人间七返生死,二果一返生死,至三果已,住不还净居天,四果永出三界。但西方净土于《阿弥陀经》所云:「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,皆阿罗汉,非是算数之所能知。」也就是说,西方弥陀净土中的声闻弟子,都是四果阿罗汉,没有初、二、三果的圣者。

  15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寿命无能限量,除其本愿,修短自在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\

  此为「人天长寿愿」。彼国佛的寿命无量,往生彼国的众生,也都能够寿命无量;除非有的菩萨,已发本愿,愿意倒驾慈航,还入生死界中,度脱苦海众生,那就随其本愿,寿命可长可短,自由决定。

  16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乃至闻有不善名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无诸不善愿」。正如本经所说:「彼佛国中,无为自然,皆积众善,无毛发之恶。」《阿弥陀经》亦云:「彼佛国土,无三恶道……尚无恶道之名。」不仅没有恶人恶事,连恶、不善之名也不会听到。

  17.设我得佛,十方世界,无量诸佛,不悉谘嗟称我名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诸佛称扬愿」。在《阿弥陀经》中说十方诸佛(仅举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上、下六方)都称赞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,不仅释迦世尊赞叹阿弥陀佛名号,一切诸佛亦无不赞叹,故也将《阿弥陀经》称为「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」。

  18.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。

  此为「念佛往生愿」。此愿在弥陀净土念佛法门的思想史上,非常重要。念佛法门在《观无量寿经》提出的有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、实相念佛、称名念佛;《阿弥陀经》说的是持名念佛。根据近代日本学者望月信亨考察梵文本的《无量寿经》所载念佛,是「随念」、是「思惟念」,其所明示的「乃至十念」、「乃至一念」,是用意念思惟无量寿佛名号欲生彼国,即能如愿往生。有关念佛法门的详细讨论及介绍,可参阅另一本拙作《念佛生净土》。

  至于愿文所示「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」是说,除了犯五逆罪及诽谤正法罪者无法往生西方净土之外,凡能信愿念佛之人,不论有罪无罪、善多善少,都可往生彼国。然于《观无量寿经》的「下品下生」往生条下,则又开慈悲的方便之门,而云:「或有众生,作不善业,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,如此愚人……临命终时遇善知识……教令念佛,……具足十念,称南无阿弥陀佛,……如一念顷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……是名下品下生者,是名下辈生想。」这是救了五逆重罪的人。至于诽谤正法者,若无悔意,即是邪聚众生,若有悔意,即是不定聚众生,遇善知识,种种安慰,为说妙法,教令念佛,仍可往生彼佛国土。

  19.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发菩提心,修诸功德,至心发愿,欲生我国,临寿终时,假令不与大众围繞现其人前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来迎接引愿」。凡有众生发了菩提心,并修诸功德,又至心发了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之愿,临命终时,必定得见阿弥陀佛在诸圣众围绕之下,前来接引,这是勉励上辈及中辈往生的众生。下辈众生亦须发菩提心,一向专志,乃至十念,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,但是未能作诸功德。可见,发菩提心很重要,修诸功德也重要。

  何谓「修诸功德?」依本经所云:「多少修善,奉持斋戒,起立塔像,饭食沙门,悬缯然灯,散华烧香。」若依《观无量寿经》所云是修三福净业;若依《阿弥陀经》所云是持名念佛。

  20.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,系念我国,殖诸德本,至心回向,欲生我国,不果遂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闻名系念定生愿」。此在中国及日本的净土信仰者之间,也极重要,重点是「闻名往生」及「系念往生」。一般所说的念佛,已如第十八愿的解释中介绍,十念乃至一念念佛,若愿往生彼国者,皆得往生。此处则另有一愿,「闻我(阿弥陀佛)名号」未必需要称名、持名、观想、观像,只要「系念我(阿弥陀佛)国」土者,便得往生。

\

  闻名起信,系念往生,殖诸德本,即得生彼国土,故日本的法然主张信愿念佛,亲鸾主张本愿往生,法然尚以念佛工夫求生净土,亲鸾相信但信佛的本愿,便生净土;在中国则有中峰明本编了一部《三时系念》的净土修行仪轨,主要是为度亡追荐。至于「殖诸德本」,便是以「修诸功德」为其根本。

  21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三十二相愿」。诸经论中对于三十二相的次第排列,多少有些出入,一般的介绍,多依《大智度论》卷四的顺序如下:1.足下安平立相,2.足下二轮相,3.长指相,4.足跟广平相,5.手足指缦网相,6.手足柔软相,7.足趺高满相,8.伊泥延膊(腨)相,9.正立手摩膝相,10.阴藏相,11.身广长等相,12.毛上向相,13.一一孔一毛生相,14.金色相,15.丈光相,16.细薄皮相,17.七处隆满相(两足、两手、两肩、项中),18.两腋下隆满相,19.上身如师(狮)子相(平整威仪严肃),20.大直身相,21.肩圆好相,22.四十齿相,23.齿齐相,24.牙白相,25.师(狮)子颊相,26.味中得上味相,27.大舌相(伸舌覆其面而至发际),28.梵声相(音声清净能闻于远处),29.真青眼相,30.牛眼睫相,31.顶髻相(无见顶相),32.白毛相。另《大智度论》卷二九又云:「三十二相有二种,一者具足如佛,二者不具足如转轮圣王、难陀等。」依本经的第二十一愿所示,生于极乐国土的众生,无一不具三十二相。

  22.设我得佛,他方佛土,诸菩萨众,来生我国,究竟必至,一生补处。除其本愿,自在所化,为众生故,被弘誓铠,积累德本,度脱一切,游诸佛国,修菩萨行,供养十方,诸佛如来,开化恒沙,无量众生,使立无上正真之道,超出常伦诸地之行,现前修习普贤之德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必至补处愿」。一生补处住的菩萨,对于当前的娑婆世界而言,只有一位弥勒菩萨,现住在兜率内院,尽此最后一生的菩萨身分,便到人间降生成佛,来补释迦牟尼佛所处之位置,因此又名「一生所系菩萨」,是最高的菩萨位,转生即补佛位,梵文Ekajāti-Pratibaddha。

  在西方极乐国中,像观世音菩萨,将补阿弥陀佛的佛位,也是一生补处菩萨,可是彼土之中,诚如《阿弥陀经》所说:「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(不退转),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多。」凡是往生彼国众生,将来必定能至一生补处而终必成佛。

  唯其若已发愿,愿为度脱众生,游诸佛国,修菩萨行,开化无量众生,使之建立无上佛道者,便与一般的菩萨不一样,未必要求早得一生补处,也未必要求早得成佛,那就与普贤菩萨的行愿相同,普贤菩萨在《华严经?普贤行愿品》共立十大愿,愿愿都说:「如是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此愿乃尽,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,我此愿无有穷尽,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」由此可知,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之中,一生补处的大菩萨数量极多,能如普贤菩萨那样发大弘誓,愿待一切众生度尽之后,方登一生补处位的大菩萨,数量也多。

  23.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承佛神力供养诸佛,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供养诸佛愿」。往生彼国之后的菩萨大众,都能承受阿弥陀佛的威神之力,于一顷饭食的时间之内,即能遍至十方无量诸佛国土,供养诸佛。《阿弥陀经》也说:「其国众生,常于清旦,各以衣祴,盛众妙华,供养他方十万亿佛,即以食时,还到本国,饭食经行。」由于这种信仰,迄至今日的佛教寺院,尚有朝食之前朝供养,中餐之前的午供养,唱诵观想,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乃至一切众生;凡有佛事仪式,也必准备香花、灯烛、果品、饮食等供品,供养十方三宝。

  若已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大众,就不至仅以唱诵观想,乃是真的遍往十方佛国供养了。

  24.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在诸佛前,现其德本,诸所求欲供养之具,若不如意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供具如意愿」。此在梵文本的内容,相当详细,是说极乐世界的菩萨们,为了向诸佛种植他们的诸种善根,所以起念现出种种供具,有黄金、银、摩尼、真珠、琉璃、贝、石、珊瑚、水晶、牟沙罗宝、赤真珠等其他众宝,或现出熏香、华鬘、涂香、烧香、抹香、衣服、伞、幢、灯,或现出舞伎、咏歌、音乐等,凡心中想到的,必能随念办到。

  25.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不能演说一切智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说一切智愿」,此愿又名说一切智如佛愿、说法如佛愿。依《俱舍论》所言,一切智即是佛智,依《大智度论》所言,共有三智:1.声闻、缘觉得一切智,2.菩萨得道种智,3.佛得一切种智。然依本经此愿的梵文内容而言,称为「一切智性」,乃是佛智;换言之,极乐国土的菩萨们,都能以佛智来演说法要。

  26.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那罗延身愿」,又称那罗延力愿,或令得坚固身愿。那罗天是一种大力天神的名称,梵文Nārāya?a,译为坚固力士、金刚力士,常以之譬喻佛及菩萨的威神勇猛、坚固大力。也就是说,莲花化生的彼国众生,身形都很高大而坚固有力,不像人间的身体,羸弱多病,无威神相。

  27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一切万物,严净光丽,形色殊特,穷微极妙,无能称量,其诸众生,乃至逮得天眼,有能明了,辨其名数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令物严净愿」。净土之中,不仅众生的身心庄严清净,就是所有一切万物,也都庄严清净,并且光丽、殊胜,微妙的程度,纵然以彼土众生的天眼来看,也无法称量,无能识名、无能算数。

  28.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乃至少功德者,不能知见其道场树,无量光色,高四百万里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见道场树愿」。道场树是指佛在此树之下成道,又名菩提树。释尊是在毕钵罗树下成道,不过数十丈高,将来弥勒佛则会在龙华树下三会说法,这也是道场树。阿弥陀佛的道场树,固然庄严高大,其国菩萨亦能各自预知、预见其庄严高大的道场树,有无量光明,无量颜色,高达四百万里;梵文本说,此种树的高度是千六百由旬那。

  29.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若受读经法,讽诵持说,而不得辩才智慧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得辩才智愿」。辩才智慧,又名四无碍解、四无碍智、四无碍辩,是佛菩萨的说法智慧,共有四种:1.于教法无滞者为法无碍;2.于教法所诠释的义理无滞者为义无碍;3.于诸方的语言辞句通达无滞者为辞(词)无碍;4.以上面三种无碍智慧,为众生乐说经法自在无滞者为乐说无碍。此处是说,彼国众生都能具备四无碍辩的智慧,为众生自在说法,了无滞碍。

  30.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智慧辩才,若可限量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辩智无穷愿」。辩才智慧,不可限量,既是无碍,当亦无限。

  31.设我得佛,国土清净,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,犹如明镜,睹其面像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国土清净愿」。其国土清净,犹如明镜,能够遍照十方一切诸佛世界,如于镜中,自睹面像。也就是说,能以极乐世界,反映出一切佛国净土。

  32.设我得佛,自地以上,至于虚空,宫殿楼观,池流华树,国土所有一切万物,皆以无量杂宝,百千种香,而共合成,严饰奇妙,超诸人天。其香普熏十方世界,菩萨闻者,皆修佛行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国土严饰愿」。此在《阿弥陀经》及本《无量寿经》中,另有更为详细的文字描述介绍。

  33.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,蒙我光明,触其体者,身心柔软,超过人天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触光柔软愿」。阿弥陀佛号称无量光佛,不是世间所见由物质放射出来的电光、日光、月光、火光、烛光、萤光等有形有相的东西,而是佛的智慧光、慈悲光,乃是无形而有力的东西。众生接触到了之时,身的行为不再粗硬刚暴,心理的行为也会调柔平安,不仅对活着的人有用,对于亡者也有用。我们法鼓山所推动的临终关怀,为刚往生者助念阿弥陀佛圣号,经常发现亡者的遗容,会由死灰色的恐惧痛苦相,转变成红润的安宁微笑相。

  34.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,闻我名字,不得菩萨无生法忍、诸深总持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闻名得忍愿」。忍的意思是,心得安稳,不被任何事物所动。得「无生法忍」的菩萨,不会在任何事物现象上生起烦恼执着,那是初地以上的圣者所证境界。往生彼国的众生,固然能得不退转位,乃至一生补处位,即使未生彼国,而是住于任何一佛世界的所有众生,凡能耳闻无量寿佛名号者,也都保证位登无生法忍的菩萨果位,并得一切深总持门。「总持」是梵文陀罗尼dhāra?ī之译,持一切善而不失,持一切恶而不起,谓之总持。

  35.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,其有女人,闻我名字,欢喜信乐,发菩提心,厌恶女身,寿终之后,复为女像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不复女像愿」。近代有女性主义者,见到此愿愿文,认为佛教歧视女性,轻贱女人身相,其实未必正确。此乃出于女身柔弱,容易遭受凌辱,多需男性保护,妇科的疾病也多,除了杰出的女中丈夫,多数女性往往也自甘雌伏;故在佛世的印度社会,女性处于弱势,但在印度的宗教信仰之中,又将女神的地位强化,走向现实与信仰的两极。

  佛教原则上认为男女两性是平等的,都能证阿罗汉的解脱圣果,都能成为伟大的菩萨;然而在成佛之时,乃是以三十二相的大丈夫身成等正觉,三十二相中的马阴藏相,虽具男性的器官,却不露于形体之外。至于在诸佛国土,除了东方阿閦佛国尚有男女同处,其余诸佛净土的众生,既无男相,亦无女相,乃是中性;都从莲花化生,既无男女的欲觉、欲想、欲事,当然也没有男女身相的差别了。

  此处所言是,「若有女人」「厌恶女身」者,闻无量寿佛名号,信乐而发菩提心,便能永不「复为女像」。也就是说,愿生西方极乐净土,并且自己厌恶女身者,便不再为女身;如果虽生极乐世界,并不厌恶女身,甚至发起本愿,还入三界,以种种身相广度众生者,当不在此例,犹如观音、地藏等大士菩萨,也常示现各种女人身相。

  36.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寿终之后,常修梵行,至成佛道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常修梵行愿」。凡是已闻无量寿佛名号的发心菩萨,命终之后,已生佛国,自然而然常修梵行,直至成佛,不再有男女间的性行为。「梵行」是梵天的清净断欲行,梵行brahma-caryā,永断男女淫欲行为,如三果圣人所居五不还天的人天一样。五不还天,又名五净居天,即是无烦天、无热天、善现天、善见天、色究竟天,都是梵行天。

  人间众生,唯有出家沙门,严持净戒,称为修梵行者。欲得上辈往生极乐世界,第一个条件,便是「舍家弃欲而作沙门」,也就是说,若不修梵行,便与上辈往生无缘。

  37.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,诸天人民,闻我名字,五体投地,稽首作礼,欢喜信乐,修菩萨行。诸天世人,莫不致敬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人天致敬愿」。此愿有两个重点:1.诸天人民,闻无量寿佛名号,便能礼敬信乐,修菩萨行。2.诸天世人,闻无量寿佛名号,莫不致敬。在中国民间的确是如此,不论信不信佛教,凡是听闻或眼见阿弥陀佛名号者,无不起敬。尤其信了佛教的人,都会五体投地,敬礼阿弥陀佛,五体投地是头面、两肘、两膝全身着地的最敬大礼。

  38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欲得衣服,随念即至,如佛所赞,应法妙服,自然在身,若有裁缝染治浣濯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衣服随念愿」。欲界人天,都有思食得食、思衣得衣的福报,何况是极乐世界的众生。极乐世界众生的衣服,不但天衣无缝,也不用染,更不必洗、不必熨,随心所欲,随念变化,细致、柔软、美妙,非人间可比,亦非欲界人天所著者可比。

  39.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所受快乐,不如漏尽比丘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乐如漏尽愿」。「漏尽」是烦恼断尽,功德法财不再漏失,有漏、有为、有染诸法全部灭除,这在小乘是阿罗汉位,大乘是八地菩萨。此处是说,生到彼国的众生,所受离苦解脱之乐,犹如漏尽阿罗汉,罗汉已经断诸烦恼,必现比丘相,故称漏尽比丘;但往生彼国的人天众生,未必定要现比丘相。

  40.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,应时如愿,于宝树中,皆悉照见,犹如明镜,睹其面像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树中普见佛土愿」。与第三十一愿类似,唯此愿是从彼国宝树中照见。《阿弥陀经》有云:「七重行树,皆是四宝,周匝围绕。」本《无量寿经》云:「又其国土,七宝诸树,周满世界,金树、银树、琉璃树、颇梨树、珊瑚树、玛瑙、车渠树,或有二宝、三宝,乃至七宝,转共合成。」此愿是说,彼国每一棵宝树之中,都能照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。西方极乐世界的众多宝物,虽以地球世界人类所知者命名,看来似与人间的宝库所藏相同,实则是仅用人间熟悉的物名,未必等同人间所见的物品,宜在象征的意义,不在物品的同异。

  41.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至于得佛,诸根缺陋,不具足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诸根具足愿」。「诸根」是指人类身体的六种器官,又称为六根,便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人间有人生而残缺,有人由于灾祸病伤而失去一根乃至数根的功能,有的生而丑陋,有的由于灾祸病伤而毁失端正的容貌。若能闻得无量寿佛名号,一者生于西方彼国,官能面貌,永远具足;二者现生已经残缺,也能恢复改善。这是很有可能的,若以信心诚心念佛,必有奇迹出现,而且相随心转,心中有佛,诸根愉悦。

  42.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,住是三昧,一发意顷,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,而不失定意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住定供佛愿」。「三昧」梵文Samādhi即是定,此愿的「清净解脱三昧」,梵文本作「普至定」。意谓若闻阿弥陀佛名字,便得如是深定;住于定中,不失定意,只要一发心意,立即便能供养无量诸佛。

  43.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寿终之后,生尊贵家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生尊贵家愿」。依据梵文本的此愿,是说:「若余诸佛国诸菩萨众,闻我名号,以此所具善根,达于至觉(成佛),皆得生于尊贵之家。」所谓尊贵之家,应指国王大臣宰官的宫廷府邸。例如法藏比丘,即为国王出家,释迦世尊也是王子出家,都是生于尊贵之家而舍弃尊荣,出家修行的好例子。

  44.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欢喜踊跃,修菩萨行,具足德本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具足德本愿」。在梵文本的「具足德本」是作「俱行善根」,意思是说,他方诸菩萨众,闻阿弥陀佛名字,便能欢喜地修行菩萨行,成熟诸善根。

  45.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皆悉逮得普等三昧,住是三昧,至于成佛,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住定见佛愿」,与第四十二愿的「住定供佛」,有类似处。此愿的「普等三昧」,梵文本称为「善分别语定」,而且不是住于定中见无量数佛,乃为「诸菩萨住于定中,于一剎那言说间,供养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诸佛。」

  46.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随其志愿,所欲闻法,自然得闻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随意闻法愿」。生于极乐世界的菩萨大众,随其心愿所喜,随时随地都可闻得他们想闻的佛法。因为《阿弥陀经》有云,极乐国中的「种种奇妙杂色之鸟」都在「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。」乃至「微风吹动,诸宝行树,及宝罗网,出微妙音,……闻是音者,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。」《无量寿经》也说:「自然德风,徐起微动……吹诸罗网及众宝树,演发无量微妙法音。」可见彼国众生,随时、随处、随物,均有随意闻法的福报。

  47.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不即得至不退转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闻名不退愿」。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,若闻弥陀名号,立即获得不退转位。

  48.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不即得至第一、第二、第三法忍,于诸佛法,不能即得不退转者,不取正觉。

  此为「得三法忍愿」。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,只要一闻阿弥陀佛的名号,立即能得一、二、三法忍。

  何谓三法忍?《无量寿经》有云:「又无量寿佛,其道场树,高四百万里,其本周围五千由旬,枝叶四布二十万里,一切众宝,自然合成……若彼国人天,见此树者,得三法忍:一者音响忍,二者柔顺忍,三者无生法忍。」「闻其(树)音者,得深法忍,住不退转,至成佛道;……目睹其色、鼻知其香、舌尝其味、身触其光,心以法缘,皆得甚深法忍,住不退转,至成佛道。」

  依据隋代净影寺慧远的《无量寿经义疏》卷下,解释此三法忍的意思说:「慧心安法,名之为忍。忍随深浅差别为三,次列三名:寻声悟解,知声如响,名音响忍,三地已还;舍诠趣实,名柔顺忍,四、五、六地;证实离相,名无生忍,七地已上。」意思是说:已得无我的慧心,便安住于真实法,名为忍,共分深浅三种:1.三地以前的菩萨,寻法音而悟者,名音响忍;2.四、五、六地的菩萨,已能舍去义解诠释而直悟实相者,名柔顺忍;3.七地以上的菩萨,已证实相离相,名无生法忍。无生法忍的程度,有说是初地以上,此说是七地以上。

  也有人依《仁王般若经》的伏忍、信忍、顺忍、无生忍、寂灭忍的五忍,来配本经的一、二、三忍,这却未必正确。因此,唐朝的璟兴所撰《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》卷三,依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四九的下中上三忍之说,而对不同的看法有所指正:1.对于慧远所说,不以为然,因为初地以上,皆已证入实相,应该不再有寻声趣实之异。2.对于配合《仁王般若经》五忍说的地前三贤及十地,而释三忍,因为伏忍是地前三贤位,尚未入初、二、三地,本经音响忍是三地已还,故也未妥当。

  以璟兴的看法,本经所说三忍,都是初地以上菩萨,故云:「今即寻树音声,从风而有,有而非实故,得音响忍;柔者无乖角义,顺者不违空义,悟境无性,不违于有而顺空故,云柔顺忍;观于诸法,绝四句故,云无生忍。」依本经卷下的经文所说,则云:「其钝根者,成就二忍,其利根者,得不可计无生法忍。」

 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经文的解释,其实念诵无量寿经也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快乐和如意,而且通过念诵无量寿经也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的灾劫和苦难,使我们的人生减少遗憾。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量寿经全文

  • 无量寿经拼音

  • 无量寿经浅释

版权所有:无量寿经快诵网